永远怀念那紫色的影子
http://www.sina.com.cn
2001年01月01日10:44 新浪生活
新浪网友:guwuca
紫水晶:又名紫石英,含有锰或铁等杂质而呈紫色的石英,可以做装饰品。
紫云英:又名红草花,二年生草本植物,茎匍匐在地面上,羽状复叶,花紫红色或白色,果实为荚果。可以做饲料和绿肥。
紫竹:又名黑竹,竹的一种,茎初长时绿色,以后逐渐变成黑色,叶子披针形,背面微带白色,生在小枝的末端,花穗绿色而略带紫色。茎坚韧,可以做手杖,书架等。
紫:1。红和蓝合成的颜色2。望海楼往昔才女名
观音姐姐的紫竹林一定是仙雾缭绕,美不胜收的吧。从儿时起,观音菩萨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圣女。有多少次,我在那一张张洁白的纸上勾抹,想要绘出我心中的女神,而每次都不能如愿。无知的我常常幻想着有一天,我也能像观音姐姐一样身着白纱,手托净瓶,漫步在紫竹之间。
然而幻想毕竟是幻想,紫竹林是去不成的,紫砂却闯入了我的生活。
上小学的时候曾和父母去江苏一带游玩。在那里所看的景色我早已忘记,唯一在我脑中还存有些印象的是那甜甜的水蜜桃,红的似火的花港鲤鱼,还有可以用来玩过家家的紫砂壶。
紫砂壶是我在无锡的爷爷的必备品。每天清早,爷爷总要在他的壶里泡上些西湖龙井,然后盖好壶盖儿,用姆指托住壶底,中指和食指压住壶顶,从壶嘴里品着他的清茶。我看着新奇,觉得好玩,也学着爷爷的样子,在壶里倒了些淡茶,用壶嘴来喝。那淡淡的茶中混入紫砂独有的气味,另人不由的想到含着晨露的青莲,雨后的嫩草。
等我长到半大姑娘时,家里的紫砂壶已经可以摆满两个书架了。听别人说,早在北宋时期,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就有了紫砂古窑。到了明代中期,有一个金沙寺(在宜兴湖父镇
西南。为唐相陆希声山房)的和尚,“搏紫砂细土,搜筑为胎,规而圆之。刳使中空。踵捏口、柄、盖、的,作成壶具。附陶穴烧成。人遂传用。”在此之后,紫砂茶具便逐渐盛行,也出了许多制砂高手。例如明代嘉靖~万历间(1522~1619)的董翰、赵梁、袁锡、李养心和时朋,明代后期的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、徐友泉。明末,宜兴紫砂壶具远传欧洲,被称为中国的“红色瓷器”、“朱砂瓷”,成为欧洲市场的热销产品。又曾听说制作紫砂壶所使用的陶土要经过严格挑选。因此,烧制出的成品也色泽浑厚,用它泡出来的茶会分外鲜亮。更有人传说这壶若是用的久了,茶味便会浸入壶壁。这时,只需加入热水,便也会有茶的清醇。
而当我正沉浸于紫砂的古朴和典雅中时,我却因为上学的需要而远赴他乡,将我收集的的紫砂茶具留在了家里。
上学期间,有个某某研究院要来校园销售水晶饰品。我约着朋友们一起去了。这一去,才发现原来水晶竟然也有紫色的。那是一对紫水晶制的耳缀。修长的圆锥形的石英挂在银色的链子下面,在风中像风铃一样摆动。阳光照在它上面,从这紫色石头里映出了一片眩光,清紫的光中带着些神秘,仿佛在邀请你进到它的内心中。我尽管没有打耳洞,但还是把它买了下来,珍藏在淡紫色的檀香木盒里。在雨后新晴,或是雪漫长空之时,我总是将它拿出来,小心的捧在掌心,陶醉于它所发出的清亮,洁净的紫光。
上网月余,认识了些许网友,也见识了万千网名。女孩子们纷争着用“紫”字来取名,类似什么“紫蓉”、“紫风铃”、“紫色风信子”,更有的就单单的一个“紫”。在BBS看了许多帖子之后,我觉得还是为紫色也写上一贴吧。在那种幽幽的紫的笼罩下,观音JJ的紫竹林或许便是这般感受。
本作品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。如需转载,请与新浪网联系。
|